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通信设备

从第一批技师考核目录看信息产业人才大攻略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8-12-31 1:46:37 人气:

  金字旁的女孩名字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拥有员工四五千人,可技师只有几十人,高级技师只有十人。以上就是该所部分高级技师的名单。

  谁都知道,在任何一个企业和研究院所里,技师和高级技师都是。可眼前这张名单着实让人:我们企业和研究院所里的“基石”已经“缺钙”如此!

  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点:一是人员数量少。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总数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中才不过3万多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3%,低于生产制造业的平均水平;而生产制造业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工人总数为4%左右。尽管生产制造业的技师和高级技师所占平均水平并不高,可我们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含钙量”比其还要低。

  二是人员年龄结构普遍偏大。抽样调查显示,80%以上的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年龄在48岁以上,35岁以下的青年工人中几乎没有技师和高级技师。而现在各企业生产的力量又多是中青年工人。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副主任周明介绍说,在人员构成上我们已经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有技师和高级技师职称的几乎马上就要退休,而没有职称的想获得职称也许要等到退休。

  四是人员缺乏,现在我们的高技能人员从事的工种,大部分集中在企业的机械加工领域,也就是说大部分是车工、模具钳工、电工、铣工、维修工等等,真正在电子行业特有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比例更小,如雷达装配调试、半导体芯片制造、电真空器件制造、整机产品装配调试等岗位上的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很少。这种状况对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带来严重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电子信息产业共有从业人员五百万左右,其中被称为技能型人才的技术工人,在一百万左右。在这一百万技术工人中,相当一部分没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中,大部分是初级工和中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只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2%左右。中国电子信息集团共有工人14519人,而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468人,占工人总数的3.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工人18600人,只有技师和高级技师617人,占工人总数的3.3%。在技师和高级技师中,高级技师的比例更是少得可怜,熊猫集团有技术工人2492人,只有1名高级技师。

  由此可见,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师和高级技师队伍的状况跟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家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地位很不相称。同时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队伍状况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应该说对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4.电子器件检验员:对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压电石英晶体等电子元件进行检验、分测、测试的人员。

  8.电子计算机(微机)调试工:使用测试设备、调试电子计算机(微机)数据处理和自动控制设备的人员。

  10.电子计算机(微机)维修工:对电子计算机(微机)及外部设备进行检测、调试和修理的人员。

  11.电子产品制版工:使用设备采用制版的方法,制作印制电、集成电和荫罩的原图、母版和工作版的人员。

  17.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装调工:使用设备装配、调试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混合集成电的人员。

  面对我国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缺乏的现状,首先叫苦不迭的是企业。做显像管的彩虹集团、做整机装配的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做芯片的半导体研究所,纷纷向信息产业部要人,向社会广泛招人。这可是稳定员工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大事。

  东软总裁刘积仁谈道,在我国目前的整体教育中,面向市场的教育还很薄弱。社会太强调精英教育,结果培养出来的人做工程师不够,做科学家也不够。因此,必须由精英教育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教育应该分不同的层次。能研发的科学家固然珍贵,可是能写简单程序,能够进行软件测试的人同样重要。这是分工不同,并无高下之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灰领太少了。

  南特集团董事长、总裁南振歧谈道,作为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最急需的就是软件“写手”。一个软件的构架师固然重要。但下面还要有一大群“干活的”。一个产品研发出来后,还需要“工序”上的精雕细琢,而这批人是最难找的。对于灰领阶层来说,要价太高,企业承受不了;支付太低,又不愿来。

  同样,在业务高速膨胀的情况下,以对日软件外包著称的大连软件园难解人才困境。近年来,由于国内外企业纷纷入驻大连,大连的人才供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问题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大连产业的“生态”了。一般来说,一个外包项目大多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几个大的阶段。其中设计又包括整体设计、系统设计(把整体架构变成一块块系统)、详细设计几个环节。详细设计之后软件就变成了一个个模块,之后才进入编码阶段。一个模块,写上二三百句代码,就属于灰领做的事。面对近乎海量的人才缺口,大连市和大连软件园不得不将其工作重心由原先的“招商”悄然转为“招人”。

  大连软件园总经理高炜认为,印度当年也到过同样的人才“阵痛”。但在市场供求作用调剂下,印度软件产业出现了一批新型培训机构,使人才问题得以解决。“与其说印度的软件公司很厉害,倒不如说印度的教育机制厉害。中国同样会这样螺旋式上升。”

  原有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只有初、中、高三个等级,没有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考评要求,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训教材短缺,考试内容也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谈到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时,信息产业部王耀光副司长总结道,目前的人才市场的两头尖中间粗的纺锤型结构是不符合现实需求的型结构的。而这个“纺锤”的形成也是有缘由的:

  一是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的劳动部把八级工资制调整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将技师和高级技师单提出来,作为技术职务来评定,并对评定技师的年限做出严格,同时还技师数量不得超过高级工总数的3%~5%,信息产业部及电子信息产业各大集团十几年来一直执行此项政策。

  第二,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起步较晚。劳动部曾于1996年就批准当时的电子工业部成立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但由于受部机构调整的影响,该中心始终没有成立起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一直处于停顿状态,直到2001年才正式开始启动这项工作。两年来,“中心”主要从事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性工作。由于电子行业鉴定工作刚刚起步,大部分从业人员均没有职业资格证书,所以职业技能鉴定只能从初级、中级开始做起,对技师和高级技师基本上没有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第三,在技术基础上对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考评缺乏必要的支持,鉴定中心来不及对技师的考评进行必要的探索。原有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只有初、中、高三个等级,没有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考评要求,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训教材短缺,考试内容也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些都需要“中心”加快技术基础建设的步伐,排除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社会化的障碍。

  在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起步后,广大电子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对高技能人才进行考评的呼声是很高的,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东北电子技术研究所等许多单位多次来电话询问,技师考评是否可以突破原定的比例,反映一线年轻应该有资格参评技师。与此同时,一些省市电子行业主管部门所属的社会鉴定机构,也纷纷要求在电子行业特有工种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考评工作。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产业部决定联合实施的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既体现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也反映了电子信息企业和社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呼声。

  2003年底,、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实现党的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第一次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促进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和新世纪的人才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针对高技能人才短缺的人才市场现状,信息产业部有关领导高度重视。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更新快,变化周期短,市场竞争强,渗透范围广。这种“短、频、快”的特点,使得人才尤为重要。东部长在2004年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信息产业发展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人才是关键。因此,“要什么人”的问题,其实就是“向何处去”的问题。

  为了落实全国“三年50万新技师的培育规划”,信息产业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了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即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的通知》,紧密结合信息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加快培养一批企业和行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推动形成高、中、初级技能人员梯次发展的人才资源结构。

  实施范围主要选择、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沈阳、大连、南京等20个电子信息产业较发达的城市,重点联系一批具有规模实力、技术设备先进、管理规范、效益好的信息产业重点企业集团,培养企业和行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如IT企业中从事电真空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电池制造、无线电整机装配调试、雷达装配调试、电子设备维修、电子产品模具制造、计算机装配调试和维修、计算机系统集成等职业的技能人才,以及软件开发、信息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制订实施本培训项目的具体方案。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建立100个符合条件的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通过多种培训形式,组织实施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和“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技术技能培训、技能提高培训。在5~6月份举办高技能人才培训师资和高级考评员培训班。做好基础工作和技术支持。成立专家委员会,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训和考核的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建立和完善以能力评价和业绩考核相结合的技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公布电子信息产业技师和高级技师考核的职业目录,力争在6月份之前制订出各职业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考试大纲。加大高技能人才考评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技师考评制度,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要打破比例、打破资历、打破年龄、打破身份,努力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广泛开展电子信息产业职业技能竞赛。在2004年下半年筹备组织全国电子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并选拔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全国中华技能大赛。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动、督导、总结提高等方面的工作。准备于近期在召开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信息主管部门和部分试点企业、院校参加的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启动大会。同时,适时组织经验和工作研讨会,在年底或2005年初,召开工作总结会,对2004年在高技能人才培训中成效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

  (2)各地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办理完考生报名手续后,应将考生报名情况整理出报名名册,通过考务管理系统在的时间内将报名册和考生基本情况的数据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3)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根据报名的情况,完成命题、试卷审核、试卷印制等工作,并于考前一周将试卷发到各地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4)各地电子行业鉴定机构按鉴定要求,准备考试场地以及实际操作所需设备和材料,聘请监考人员和高级考评员。并组织考生在的时间内参加考试。各省电子信息主管部门应对考试进行必要的巡查和督导。

  (5)考试结束后,各地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组织考评人员对基础知识、四新知识、技能操作等模块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解决工艺难题和传授技艺模块,应以考生所在单位打分为主,现场考试占30%,技能操作模块需要现场评分的应由至少2名考评员同时现场打分。考生的论文(技能工作总结)由各地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汇总成册,在的时间内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由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专家进行统一的综合评分。

  (6)各地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应在的时间内,将考试成绩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7) 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对各模块成绩审核无误后,对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的技师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8)证书由部鉴定中心统一打印后,连同报名登记表一起寄往各地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各地鉴定机构经核对无误后,将证书发放给考生,登记表存入考生档案。

  具有“高级工”资格者可直接申请技师资格。这种“不论资历、不论文凭、不论级别、不论岗位”的式评定机制,完全是针对人才市场现状设计的。

  电子信息产业的高技能人才不同于传统制造产业的技师,比如一般的钣金工,需要的是一定的“手艺”,而电子信息产业的技师需要的是在一定的技术平台上的再创造能力。客观地说,电子信息产业的高技能人才的技术含金量更高。因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一大特点就是技术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这也增强了培养政策出台的时效性要求。

  在近期公布的电子信息产业第一批技师考核的职业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通信设备检验员、计算机检验员、无线电调试工、电子计算机(微机)调试工、区域安防网络设备调试员等员工身份,可以直接申请技师资格。即“具有高级工”资格者可直接申请技师资格。这种“不论资历、不论文凭、不论级别、不论岗位”的式评定机制,完全是针对人才市场现状设计的。真空电子研究所负责人才培训的人士介绍说,该所拥有一千多人,以电线名技师,高级技师只有一名。而且高级技师董寿林已经59岁了,还在第一线工作。其实这个单位大部分技术工人已经达到了技师的水平,只是没有正式认定而已。从参加工作开始,一般要经过十年才能升至中级工,再经过二十年才能升到高级工,还要经过五年,才能申请技工评定。“熬”到高级技师恐怕还要经过五到十年。这样的漫长历程,怎不让急如焚?

  另外,针对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更新变化快的特点,每三年进行一次培训。可以在全国目前已经形成的90多个进行培训。考评办法也扬弃了以前的评定制,考基本知识,考“四新”,考操作技能,考业绩总结、考传帮带。基本上做到以考定才。信息产业部将在专业网站上公布鉴定结果,这不仅有利于证书防伪,还利于人才流动。另外,信息产业部将启动专家组,从考试大纲、培训讲义和教材设计到考试规划、考题认定、证书颁发“一揽子”统一规划。比如整机装配就已经委托联想、北工大等单位,由十五所牵头进行规划组织。力争达到在今年培养出2000名技师和高级技师,三年内培养3万名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在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的今天,谁来扛大旗成了一个问题。惯常来讲,我们的过分关注企业的领军人物、技术和产品的发明创新者,而作为产业支撑者的广大技术工人、特别是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作用,越来越被淡化。一个产业的强盛决不是少数人所能完成的,更需要的是“草根”的力量,更需要的是广大的奋斗在第一线的技术工人的努力工作,更需要的是千千万万天天守在流水线、守在机床前的广大职工的贡献。

  应该看到,人才也是一条供应链,从低端到高端,从工人到技师,应该是一个有序的程序构成。作为灰领来讲,也应该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中间件”。

  由此,信息产业部出台了一系列关注、培养、扶植高技能人才的政策,从、考评、认定到激励机制,给了广大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出头之日”。在紧锣密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响应和战略的力度。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产业的渴求和各部委实施“人才强业”的决心。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