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国内互联网新闻

银行应差异化迎接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专访上海农商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尚阳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21-3-23 5:18:53 人气:

  属猪的最佳配偶网独家专访时表示,互联网金融将会蚕食传统银行的部分零售银行市场。但是,在批发金融、客户整体金融服务解决方案、O2O的金融服务等方面银行依然有着互联网企业做金融所不具备的优势。对于目前流行的银行办电商,尚阳表示,做电商并不是银行的强项,银行应该对自身客户的金融消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应用,通过电商获取客户交易数据是舍近求远。

  尚阳呼吁,能够放松面签之类的监管,让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同一规则下竞争。他相信,在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中,通过联合、混业、交叉渗透等方式,银行业会发生新的变化。

  东方财富网:现在大家都在谈互联网金融,您觉得互联网金融该怎么定义?它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何在?

  尚阳:现在互联网金融炒得沸沸扬扬,监管目前对此也是基本认可或者是鼓励和支持。现在互联网金融有几种形式,首先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金融业务,第二种是电商开始介入金融业务,第三类是一些门户类、垂直类网站也开始介入金融业务,比如说东方财富网做的基金销售;第四种是现在比较热门的P2P网站。这几种都金融企业做金融业。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传统的金融企业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也在积极地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只不过它们是把现有的业务利用互联网的形式来展现。

  余额宝的出现是互联网金融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但从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现在互联网金融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8月份人民银行牵头到上海和杭州进行了调研,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对互联网金融加以规范。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它对银行业务的冲击远远没有对金融系统的人的观念的冲击那么大。举一个例子,P2P网站去年(2012年)底的余额是100亿元,当年全国银行的贷款余额是57.79万亿元,只是零头的零头。在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主业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而且,互联网金融解决的基本上是小微散的零售银行需求,而批发金融业务是互联网金融解决不了的。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互联网金融业务最好的一面是客户体验比较好,解决随时随地理财的问题,而且已经从原有的支付领域进入到融资和理财领域。这对传统金融领域的零售业务的蚕食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互联网企业做金融,满足的是小微散的需求,而银行,以及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提供的是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这是互联网金融目前来说不可能做到的。比如,对一个以出口出主的外向型企业,银行既能够解决他的流动资金问题,还能解决他的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还能够解决他的出口押汇、国外信用证、跟单信用证业务,还有应收账款保理,包括代发工资、个人理财等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再往深处说,银行还可以做上下游供应链融资,还可以做跨行现金管理,这都是互联网企业短期内不可能实现的。

  现在看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金融企业利大于弊,因为只有竞争了,有冲击了,金融企业才会有所改变。而且金融企业也在积极应对,比如,包括建行的王洪章董事长等等很多金融界高管都已经出来就互联网金融发表看法。

  主持人: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支付、信贷、理财。支付的冲击好像更大一点,是不是这样?

  尚阳:是,因为支付的冲击已经成为现实。互联网企业拿到的第一块金融牌照应该就是央行的支付牌照,而且现在已经从支付业务过渡到其它业务。众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做了很多银行没有做的事情,也做了很多银行没做好的事情。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方便了老百姓的购物支付需求,比如支付宝已经连了成千上万的商家,还在很多其他领域提供了便捷服务。应该说,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企业功不可没。目前来看,银联在和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博弈,将来到底会是什么结果,我不太好下结论,但可以这么说,只要有竞争,老百姓就会得实惠。

  嘉宾:对于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的态度,我们可能和国有大行的态度有比较大的差异。我们是上海地区的区域性银行,目前的监管又不允许我们走出上海。我们愿意跟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以利用他们拥有众多客户的优势。比如,我们和阿里巴巴、腾讯都签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和他们两家都发了信用卡。下一步,我们还在积极努力跟他们拓展一些新的业务领域。我们希望借助第三方支付公司已有的客户基础,把我们农商行现有的业务做得更大。

  嘉宾:其他银行有的业务我们基本上都有,比如快捷支付、在线支付,现在我们还在和他们合作开发一些有关个人网上信用消费的产品;下一步如果阿里推出小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我们与他们的合作可能比其他银行的范围都要广。

  主持人:在支付方面,手机银行也是一个重要渠道,近期还在热炒近场支付,上海农商行在这方面有什么计划?

  嘉宾:我们推出手机银行是比较晚的,但是我们同时推出了企业手机银行和个人手机银行。这主要是针对我们的客户群体的需求,在上海农商行开户的12万中小微企业里面,绝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基本上是夫妻店或者是十人以下,或者年销售额百万以下的小企业,这些企业财务相对比较简单,基本上老板自己是会计,也有可能老婆是会计,所以他的支付相对比较简单,针他们的需求,我们推出了我们的企业手机银行,小额便捷。

  移动支付方面,目前国内的主流方式还是手机客户端的远程支付,刚才提到的近场支付业务,感觉推广的社会还不具备。央行现在正在力推受理建设,应该还要等一段时间。目前业内普遍认为,近场支付是NFC为主,这就要求手机生产商把NFC模块预植到手机上,而不是像现在一些人在做的那样,在手机上贴卡、贴膜,这都不是终极研究方案。同时,还要有很多终端能够受理近场支付,比如说菜市场、小卖部、超市,只有这样,近场支付的份额才能提高。我认为至少最近一两年不会有大的发展。

  嘉宾: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的影响,最大的就是理财产品。一方面,互联网企业推出了余额宝、活期宝之类的产品,包括史玉柱都开始做理财产品,这肯定会对银行的理财产生冲击。另一方面,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也在急于摆脱对银行渠道的依赖。如果这个时候银行再守株待兔或者被动,将来银行在理财市场上的优势会逐渐消失。对此,国内银行业要高度重视。

  至于如果说如何应对,这肯定是见仁见智。首先我想说的是,和互联网企业推出的产品相比,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是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余额宝,年化收益率大概在4%左右,而银行理财很容易做到4%以上,甚至更高。第二,从风险角度来看,银行理财风险远远小于余额宝,因为余额宝买的是基金,而基金本身还是有风险的,只不过现在热炒,大家看重了收益、忽略了风险。第三,如果在银行里面买了理财产品,可以很容易衍生为其他的产品,比如说可以进行抵押融资,可以和国库券进行互转,也可以和股票账户进行互转,这就是银行的优势。所以银行应该借这个机会,一是要加大营销和创新力度,第二也希望监管上有所突破,比如对于一些高净值客户,完全可以利率市场化;此外还可以把面签稍微放开一些,让银行理财也走到互联网上去;而银行理财的起点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毕竟现在还是5万元起步,门槛还是比较高。所以说,银行也需要监管的支持,靠银行单打独斗,在创新方面会受到很多牵制。

  嘉宾:目前看还没有。我们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以普通百姓,以及上海新农民或者外来务工者为主,我们感觉影响不大。今年上半年,上海农商行存款增量140亿元,是上海所有银行里面最多的。这显示了上海农商行在这几年转型发展的,比如打造金融便利店,成立专业的小微网点,建立财富管理中心等等。

  但是,没有受到冲击,不代表我们不重视这个事情。目前我们也在认真研究积极探讨,也提出了一些思和想法,只是还没有形成具体的行动方案,今年底明年初应该会看到我们的一些动作。

  嘉宾: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道,大银行、小银行会有很大的差异性,他们的客户群体定位包括银行本身的定位,决定了未来规模不同的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走的会是不同的道。

  比如说工行、建行,他们现在正积极进入电商领域,他们进入电商领域,是因为有足够多的个人客户和足够多的企业客户,因此他们可以在本行的客户中开展闭环的电子商务业务。但是我认为,这种闭环的做法可能会做不开,因为互联网的是的,而不是只在自己的客户中间做。

  而且,现在支付宝注册用户已经达到6个亿,而工行个人客户估计也就是2个亿左右,3个亿顶天了,建行可能还要更少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电商再搞封闭式,那就会很难。

  应该说做电商不是银行的强项,银行天生的基因是风险基因,互联网企业天生的是客户体验。上海农商行做电商,更多的是想帮助在我们行开户的众多中小企业学会做电商,我们没有指望把自己的电商平台做得很大,这不是我们的强项;只要客户学会了电商,企业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就会促进我们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发展。所以,我们会积极把电商客户推荐给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比如淘宝、支付宝,让客户逐渐壮大。

  主持人:有评论说,银行做电商,很大的目的是希望获得客户的交易数据,因为之前银行只有资金数据,比如客户支付了50万元,但是银行不知道客户买了什么东西。对此您怎么看?

  嘉宾:有这种观点不奇怪,因为相当一部分银行准备进入互联网金融是就是这么想的,但是在我看来,他们想错了。为什么呢?因为银行本身就拥有很多的客户信息、交易信息以及其他背景信息,但还没有做到充分的挖掘。现在这边还没有挖掘好,就想去做电商、挖掘物流信息,我认为这种做法是舍近求远。

  很多时候,银行拥有的客户信息,相比电商更精确,但挖掘不够。比如,银行有所有的按揭贷款信息,我们可以把上海按揭贷款客户中购房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高端客户筛选出来,给他们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然后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再比如说,银行可以把客户交易信息进行梳理,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建模分析,就像银行信用卡,一看这个人刷卡的记录基本上都是在高档酒店、高档商场或者说经常刷卡买飞机票,那他就一定是个高端客户。

  所以说,很多信息银行自己还没有利用好。这边还没挖掘梳理好,那边就想着去挖掘梳理电商的信息,我认为这些想法是错误的,或者说至少现在还没有那个必要。

  主持人:刚才您举的很多例子是针对个人客户的,很多银行做电商似乎重视企业客户这一块的数据,他们的目的好像是想两条腿走,个人用户也做,企业用户也做,比如建行的善融电商平台就分个人版和企业版。

  嘉宾:是,我没有否认他们对于企业这块的认知。现在银行出于风险考虑还有监管要求,很多贷款还是要线下做。而且银行有物理网点,有众多有长期风控经验的信贷管理人员,银行做电商融资一定是多个模式,不能完全在线上。我认为,银行既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去搜集客户的交易信息,同时也应该对已经在银行开户的企业在银行里面做的一些业务进行归类和分析,两个数据同时参考,最后得到的信息肯定比电商企业更全面。但是现在很多银行恰恰忽略了已有的客户信息。

  嘉宾:银行做互联网金融首先要有顶层设计,就是看是不是把互联网金融作为银行的战略,是不是把互联网金融纳入到银行的企业文化。接着就是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互联网金融部门,而且要解决一些跨部门的协调问题,因为传统银行以部门条线为主,而互联网金融讲究的是大数据。第三要有一批对互联网金融比较熟悉,有创新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尤其是风控上要有创新,一定要突破现有的信贷管理机制。

  有了这三个基础,还需要监管上给予松绑和鼓励。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做互联网金融最大的区别是互联网企业游离在监管之外,而银行的所有业务都在监管之内。

  嘉宾:比如,互联网企业讲究客户体验,讲究在线完成所有交易。但在银行里面,很多业务要求亲访亲核,当面核实身份。比如在柜面买理财产品,不仅要面签,最近还要安装摄像头,要录音、。银行还要准守“三个办法一个”,对信贷的要求非常高。我希望将来对传统金融业务做互联网金融是怎么样监管的,对互联网企业做互联网金融也应该怎么样监管。

  主持人: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曾说过,金融业在18年前曾遭受第一波互联网冲击,当时银行通过鼠标加“砖头”赢了第一波,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是第二波冲击,他相信银行也能住冲击。您是否能展望一下,传统金融行业和新兴互联网金融往后会怎么发展,是否会殊途同归?

  嘉宾:我同意姜建清董事长的这种预测。今后互联网金融企业如第三方支付、电商、门户网站可能会向银行业务走;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基金、保险也会向银行方向走;而银行也会涉及到一些其它业务,比如说投行业务。将来应该是一个业务交叉越来越明显,交叉范围越来越多的一个竞争格局。

  大的银行将来会把经营范围从原有的银行业务扩大至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会向综合化金融的方向发展。像我们这样的区域性商业银行,肯定会借互联网金融这一波浪潮,把我们的业务做到上海以外,也有可能会出现区域性商业银行共建互联网金融平台,和大银行进行竞争,也会出现小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和阿里巴巴这样大的电商进行合作,共同推进业务发展,像阿里巴巴的聚宝盆业务已经有这个动向。

  将来联合、混业、相互渗透是一个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一批做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企业倒闭,比如现在P2P网贷公司已经有倒闭的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倒闭的可能性不大,大的银行可能收购小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大的互联网企业也有可能和小的银行联合,而且可以联合多家小银行,这样的话就能和大银行有所竞争。

  上海农商行从2009年开始组建电子银行部,然后系统化地推进整个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在这四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基本上完成了渠道建设,包括企业网银、个人网银、手机银行,还对以前固有的自助渠道、电话银行进行了完善。

  在这四年的发展中,我们电子银行业务强调的是收入导向型,这和其它银行强调柜面分流率、替代率不同,我认为这些指标最终都体现在电子银行的盈利能力上。四年下来,我们感觉也非常有成效,到今年上半年为止,我们电子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到全行中间业务收入的26.89%,到今年年底这个比例可能还会更高。我判断电子银行业务的中间业务收入能够占全行的1/4乃至1/3的水平。其他银行应该是比较难做到这一点的。尽管从上半年的年报看,四大行包括交行在内的五大行的电子银行收入都是几十亿的体量,但是如果跟全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比例应该不会超过我们。

  在收入导向型的战略下,我们的客户增加也很快。现在我们的企业网银已经超过8万,已经和一个股份制银行的企业网银规模差别不大,甚至还超过个别的股份制银行,这充分证明了收入导向型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对银行来说,最重要的是盈利,盈利是排在第一位的,而电子银行业务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不对资本有任何消耗,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大的业务,我们感觉这种策略常正确的。

  目前国内银行大多是要公布电子银行业务占比,比如招行和民生都公布了,超过90%以上,工行超过了70%,农行也超过了60%。但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来测算柜面业务替代率。有的银行把查询和所有的金融交易类业务都算在上,柜面的所有的业务都算作分母上,还有的银行则不算查询。因为标准不统一,所以可比性其实不大。

  我们的看法跟他们不完全一样。对我们来说,只要交易笔数上去了,客户是活跃的,就能带来收入。当你的收入上去了,那些替代率指标都是辅助性指标。

  国内银行差距很大,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然后是股份制银行,然后像我们这样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像拳击运动一样,重量级和中量级和轻量级不能在一起比,但我感觉有一个东西是可以比的,就是我刚才说的盈利水平。比如说工行和建行比,他们的基本客户群体已经有一亿或者两亿,而我们的基本客户群体才几百万,所以两个不是一个量级的,但是可以看电子银行业务客户户均的盈利能力和在全行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这个是能够反应一个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水平的。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