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IT资讯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8-18 20:48:59 人气:

  前阵子,喜茶风靡全国的时候,有一次,经过一家商场,看到一家新开的喜茶,门口毫不意外地排着几十米的长队。

  排队的人中,男女老少均有,居然还有不少穿着正装、提着公文包的白领。有些明显赶时间,频频看表,左右张望,在原地不耐烦地跺脚。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可以毫不费力地列举出十几条「为什么会有人愿意排队买喜茶」的机制。但,真的让我排几个小时队,去买一杯奶茶,我还是会觉得,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同样,作为一个体验过纯文字MUD的老玩家(年龄),我也完全理解游戏背后的一切机制。但是,每天把几个小时的时间耗费在游戏上 —— 这仍然会让我觉得:太奢侈了。

  199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美国举行过一次会议,集合了全球500多位、经济精英,包括撒切尔、老布什、各大顶尖企业的董事长,等等。

  会上,一致认为,全球化会加剧差距,会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边缘化」。

  那么,如何化解这80%的人和20%精英之间的冲突?如何消解这80%人口的多余精力和不满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当时的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唯一的方法,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信息中,慢慢热情、和思考的能力。

  他说:「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Tittytainment」战略,由Titty(奶嘴)与 Entertainment(娱乐)合成,中文译为「奶头乐」(有点三俗的译法)。

  具体而言,包括业、赌博业,发展型影视剧、游戏,集中报道无休止的口水战、纠纷冲突,等等,让大众将多余的精力出来。

  包括报道连篇累牍的无聊琐事——娱乐圈新闻、明星花边、家长里短,发展廉价品牌,各种小恩小惠的活动,以及偶像剧、综艺等大众化娱乐产业,让大众沉溺于和安逸中,从而上进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一言以蔽之,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只需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份工作,让他们有东西可看,便会沉浸在「快乐」之中,无心挑战现有的阶级。

  是的,我说的就是一切偶像剧、明星、娱乐圈、微博热搜、冲突、情绪、阶级对立、低幼化游戏。

  我们日常的视野中,着这些信息。但这其中,99%的东西,与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对我们也没有哪怕一丁点价值。

  看实时投票,感受最鲜明的是:观众并不在乎逻辑,并不关心谁说得有理,他们只关心谁说得更声情并茂。通常背景音乐一转,开始变成钢琴独奏,情绪酝酿起来了,票数就开始变化了。

  无论是思考的角度,还是逻辑论证,单单论表现来说,都高出其他人不止一个档次——当然,并不意味着其他人水平不高,很可能只是选择的线和策略不同而已。

  但节目组苦心孤诣,一定要给陈铭安上「鸡汤王」的标签;每次他起立发言,马薇薇总会扯一句「又开始界中心爱了」—— 如果我是陈铭,我想,我一定不会喜欢这种感受,因为这是一种曲解和。

  有人说得很好:同一个人,爆照回答1000赞,写情感故事1000赞,科普专业知识、还得到编辑推荐和一帮大V点赞的回答,才不到100赞 ——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无独有偶,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中提到,日本的新一代,正在逐渐步入「低智商社会」。他们读的书越来越幼稚,对各种丝毫不会思考,很容易遭到的,得过且过、毫无斗志……

  通过「安保斗争」,日本认识到,如果对过激的不管的话,就会导致下台,所以就从此开始实行「政策」。这其中的代表性举措,就是推行「偏差值教育制度」。

  由于偏差值制度的实行,人的能力被数字化了,所以日本的学生经常会被问到「你的偏差值是多少」这样的问题。

  所以他们在这个时代是不会有危机意识的。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这个社会将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将由那些「高偏差值」的人来解决。自己用不着去浪费脑细胞,只要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就可以了。

  他们习惯于在同一班级或者是同一年级组中作比较,然后认为那些高偏差值的人,理所当然地就应该去部门工作。同样,能进入工作的人也被认为是高偏差值的人。

  通过阻断你的希望,让你活在别人为你设定好的框架里,停止思考,失去的能力,越来越依赖于。

  私下里,我跟一帮朋友聊天的时候(嗯,就是大家熟悉的高太爷、曾少贤、孙圈圈……),大家都会说:我们选择了 Hard 模式。

  大众喜闻乐见的是什么呢?情绪,观点,立场,站队 —— 看文章就是为了放松的,最好别让我再去用脑子。

  毕竟,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太多太多被人为创造出来,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 —— 偶像剧,,综艺,娱乐圈花边,网络游戏,热点消息,诸如此类。

  拿热点资讯来说。一条 APP 推送,背后都是一个运营团队,群策群力,经过初稿、初审、复审等一堆环节,有着专业的消费者行为学作支撑,用尽各种文案技法,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吸引你的注意力,点进去。

  同样,一款网络游戏,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在各种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 —— 目的是什么?为了创造一个虚拟空间,来你的时间。

  一个综艺节目,背后可能是精确到秒的台本,现场五六个机位,多次的彩排、训练,从场景到灯光到音乐,再到人物的服装、语气、动作,全部精心调制,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沉浸进去,在观看的时候,忘掉时间的流逝。

  而反过来,无论是学习、阅读、思考、写作,这些事情,哪一件有着这么强大的阵势?将「触及成本」降到这么低?

  但是,更常见的现象是什么呢?下班了,一身疲惫,想着「今晚要学习」,忍不住还是把手伸向了手机,刷起微博,玩起王者荣耀。放下手机已是深夜,一边告诉自己「明天再努力吧」,一边洗澡、洗漱,然后睡觉。

  这是很正常的。前文讲过,一切娱乐产品——影视剧、综艺、游戏,它们背后有着庞大的团队,这些团队的唯一目的,就是用尽各种手段,去降低你触及它们的「阻力」。

  它们会在你视野中不断出现,用各种资讯、消息提醒你,你去点击。一旦点击了,就再也不会给你机会离开。

  所以,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很难再产生情绪的波动,很难去投入到一样东西,很难专注去做一件事情。

  相对而言,愉悦感更少、付出更高的行为 —— 比如学习,阅读,思考 —— 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什么是低幼化的语言刺激?绝大多数的网络流行语都是。诸如「我也是醉了」「666」「扎心」「你看这个面,它又长又宽」……

  我并不是说「牛逼」就一定不如「厉害」「优秀」「出色」—— 但如果有一天,我们要表达「厉害」,只会说「牛逼」,这岂不是很?

  日常生活中,尽量拨出一定的时间,看深度的、优秀的书籍和文章,保持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什么是最优秀的作品?至少,是有突破性的,不反智的,引发思考的,有诚意的,需要动脑子的 —— 《黑镜》就很不错,《的游戏》也还可以。

  每每获得一个新知识,每每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思维体系,所带来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怎么会感到无聊呢?

  不需要追求物质收益,也不需要苛求成为领域专家,它的意义,是帮助你对抗慵常、平凡、索然无味的日常生活。让你保持头脑的。

  推荐:

  

关键词:36氪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