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IT产业动态

教育部“双一流”名单公布谁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中的一流高校?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10-7 23:49:11 人气:

  面对这份新鲜出炉的名单,文化产业评论从当下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发展情况入手,通过国家、高校、专业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如何才能更好地完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成长。

  在千呼万唤中,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终于出来了。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面对这份新鲜出炉的名单,文化产业评论从当下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发展情况入手,通过国家、高校、专业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如何才能更好地完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成长。

  不言而喻,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需要实施文化产业的人才战略,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技、能经营、会管理的专门人才,解决好文化产业人才供不应求问题,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撑,为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转向人才驱动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涌入。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一流高校更是起到引领性和示范性的作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对外交流是高校的,一流高校不仅为文化产业深化了文化产业的研究,传承文化产业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根据教育部2003—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统计,截止2017年,我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已有192所,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遍地开花。

  仅用10余年的时间,我国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开设由2003年度的4所增长到2016年度的194所。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的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开设的众多高校中既有国家重点高校,又有地方普通高校;既有公办性质又有民办性质的高校;既有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中东部地区,又有文化产业相对落后的部地区。

  在众多高校中既有设在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新闻学院、传媒学院、管理学院等授予管理学学位的又有设在艺术学院等授予艺术学学位的,此外还有少量的授予文学学位的。

  根据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在36所A类和6所B类建设一流大学的高校中,开设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层析的高校有教育部于2003年度批准设置的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和云南大学、2006年度批准设置的同济大学、2016年度批准设置的上海交通大学。

  如果从整体建设一流大学的角度来看,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层次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7所高校是当之无愧的一流大学。不论194所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的中哪一所是一流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最根本的还是人才培养。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开展与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亟需大量专业人才有密切关系。根据统计,近5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一直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远高于同期P增速。“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和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将得到快速的发展,文化产业对专业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仅用10余年的时间,我国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开设由2003年度的4所增长到2016年度的194所。从那么多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来看,文化产业的确是前景可期,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未来也将大有作为。

  大多数高校在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时初衷是好的。然而,由于客观原因的,有些高校当前并没有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创造适合其和发展的土壤和。这就导致了当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混乱、专业师资匮乏、教材建设有数量无质量等问题。

  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作,不仅需要专业和教师自身努力,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高校的支持。

  当前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已实现数量上的目标,未来应当引导其向质量提升型型迈进。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从顶层设计环节加大对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如文化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通过在高校设立和研究中心的形式增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所在高校的影响力。

  教育部应当肩负起引导和监督的职责,一方面要规范现有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利用本科教学评估等方式,对于发展不合格和存在较多问题的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进行整改或撤销。

  另一方面要提高高新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门槛和标准。加大新申请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审批力度,着重考察其现有的硬软件设施、师资等是否满足开设的条件。严格评估院校的办学资格和实力。要做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各项质量保障,真正实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热相匹配。

  高校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直接管理单位应当重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重要性。一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师资、教材建设、硬件设施和人才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如在引进和培养文化产业师资时,由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博士生非常少,当前很多高校在引进师资时都要求博士学位学历,高校在引进文化产业人才门槛时降低人才要求和标准,一些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充实到高校中,先在高校进行教学以后再进行深造。

  要引进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人才,着重师资间的跨学科能力建设。在已有研究生培养的高校要加大博士研究生层次的培养力度,充实文化产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涉及方面较多,与所在高校原有的专业有交叉的地方,高校在管理层面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障碍。

  应支持教师和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流动,做好相应工作。准确把握文化产业专业跨学科的特性,通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通过组建文化产业研究院或研究中心等方式,实现相关学科的融合。

  专业层面主要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提升。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既要把握市场脉搏和需求又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还要与区域和学校的实际相结合。

  第一,要依托于区域特色文化,将特色文化与人才培养相融合,如海洋文化、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等等。与区域或学校特色向结合,如涉海类高校的海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等;

  第二,由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涉及范围较广,受制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无法实现全面培养。应当依据师资力量和条件选择重点方向进行重点培养。在培养环节上基础牢固(文化、管理、经济等领域都有所涉及),着重特色化发展,突出区域和学校的优势,充分发掘和运用这种优势特色,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上不求大而全,做到细分领域的小而全,让学生目标化和差异化发展,从而使得学生在基础能力上全面发展,在专业能力方面特色发展。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第三,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当借助于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机遇。对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向人才培养的质量型和更高水平迈进;

  第四,各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借助“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在师资、教材、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文化产业MOOC(慕课)课程库等建设,从而弥补一些高校师资和教材等方面的不足;

  第五,在教师培养和引进方面,增强教师对文化产业专业的认同感。支持专业教师到国内和国外知名高校、参加文化产业相关学术会议。此外与企业合作,实行双导师制,引进企业管理人员开展实践和前沿,从而增强文化产业人才的实践性。

  推荐: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